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要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是一个重要环节。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确定之后,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富有成效,直接影响着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开发,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具有重要的意义。高地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尝试。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重要前提和保证。高地在原管理与人文学院教学质量管理基础上,配合高地提高教学质量,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
注重教学质量管理,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及教学质量责任制;让教学督导组充分行使教学质量监控权;教学督导组适时检查教师教案和教学进度计划的结果向全院通报。
       注重教学质量过程管理。制订教学培养计划。教学与培养计划制订项目的执行责任人是主管项目监督负责人,由各专业教务员、各教研室具体执行。
       注重日常教学管理。认真开展每学期开学教学检查工作,包括教案、授课计划、教学日志、教研室工作计划的组织收缴工作,以及教学质量评定、期初教学检查结果等上报工作,组织教师听课,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积极联系实习基地的建立,总结材料上报教务处。认真严密安排每学期考查考试工作,对监考教师、监考时间、监考地点的工作做到事无巨细,避免丝毫马虎,重点做好毕业生毕业设计工作,顺利完成答辩工作。
       重视学风管理,优化育人环境。搭建学生与学校对话平台,了解学生对学校各项工作及学校职能部门意见,在网上设立 “书记谈心窗”多条渠道保证学生心声传达至学校领导。
  经过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我院师生在教学、科研、学习、社会实践诸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得到社会一致好评。
 

1毕业生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教育的根本是培养合格的人才,所有监控体系建立均是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逐步推进和招生规模的扩大,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高校必须构建全面的质量监控体系即生源质量�教学过程质量�教学管理质量�毕业生质量,以最终“产品”的质量来审视和反思学校的教学质量,应将近期评价和长远评价结合起来。因此毕业生质量调查将是整个监控体系不可忽缺的一环,以此可以反映用人单位、社会对教学质量的认可程度。我校也建立了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教学改革,如拓宽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改善课程设置等。
本科高地建设以来我们更加重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评价,注意了解用人单位所反馈的信息。据近两年学校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和从用人单位了解到的信息,毕业生在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业务知识和综合能力等方面获得用人单位“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评价的占98%以上。绝大多数单位认为:上海电力学院在电力及相关学科教育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培养的学生不仅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同时也是一线的操作能手,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品格,最难能可贵的是不浮不躁、踏实肯干。

2就业

本科高地建设以来我们更加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始终将其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通过多年努力,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已有多名学生考取了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海运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的研究生,还有多名学生分别被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诺丁汉大学等英国、美国、法国的知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
电力经济与管理教育高地建设以来,毕业生的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本高地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在2006 、2007和2008年分别达到了93.75%、97.01%和94.1%。三年来,在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多的同时,就业率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具体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统计见表12。
表12  近三年全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统计
年度
毕业生人数
就业人数
就业率
2006
336
315
93.75%
2007
436
423
97.01%
2008
443
417
94.1%

3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

本科高地建设以来,由于我们充分考虑了本科教育高地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比例。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同时增加实验室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条件,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工作。在课堂、实验室、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结合实习内容和生产过程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积极带领学生在实习点的生产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将科研渗透到实习中去,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所有的这些改革都为实现我们的“重实践,强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师生共同努力下,我院的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
1.第八届关于上海本土超市自有商品的现状可远景分析报告
2.第八届江南旅游业构建"后花园"的有效途径的思考
3.第八届知识产权侵害的赔偿问题研究
4.第八届直面现实,解除忧患一一女大学生安全问题及防范
5.第八届"我会说我的明天会更好"一一上海口才培训市场探究
6.第八届论"温州模式"的市场化资源配置
7.第九届上海定海社区"社工"工作调研一一基于一群大学生社 工助理的实践和思考
高地建设以来,“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潜能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获得2005年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我校周徐达同学的《分时计价节能蓄冷电冰箱》、楼斌斌等7名同学的《我国城市社区“社工”问题调研》分别获得全国一、三等奖。袁登举、崔建文、胡海燕、张淑兰等同学的“上海市居民生活垃圾收费问题研究” 获得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挑战杯”三等奖,上海赛区获得二等奖(2006)。王燕庆、王文谷、潘俊代表队和彭澍澍、胡亚斐、杨晟代表队,分别获得2007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甲组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获得上海赛区一等奖(2007),楼斌斌、王朝、魏亮等7位同学的“我国城市社区‘社工’问题调研”获得第九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赛全国三等奖(2007)。卢建红、将京、王景等同学的“关于创立老年人精神事业公司的论证报告”获得2007年上海市大学生首届创业梦想大赛二等奖。2008年大学生节能减排三等奖和优秀奖各1项。。
     工商管理专业2005届毕业生佘懋钦创新发明了性能超过国外产品近2倍的“汽车节油器”,通过国家技术权威检测,获得2项国家专利(其中1项是发明专利,填补了国产高性能汽车节油技术领域的空白。他成功注册了上海懋嘉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其创业故事曾先后受到《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上海科技报》及国内20余家网站的争相报道和转载,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追踪采访报道,在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响。
我院与定海社区的共建活动,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获得学校、定海社区、杨浦区的表彰,杨浦区有线电视台和《杨浦时报》等媒体对此作了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