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电力经济与管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项目执行书

(2005年7月~2006年6月)工作计划与考核指标
      本年度是我校电力经济与管理本科教育高地建设的第一年,要按照建设总目标,开好局,起好步,在建设工作中体现以下几个原则:
1、起点高。要按照“建设上海乃至全国电力经济与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中心,成为在国内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具有电力行业特色的经济管理本科教育高地”的要求,高水平地规划本年度的建设工作,为今后几年的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有特色。从我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特色出发,发挥我校与电力行业密切联系的优势,在建设中体现我校与兄弟高校同类专业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如强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现场教学,校企共同参与育人和指导实习环节等。
3、有重点。围绕高地建设目标,从我校实际出发,本年度我校高地建设重点抓好三个工作环节:一是师资队伍建设。重点引进管理学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这是关系建设工作全局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紧抓好。二是课程建设。重点建设《运筹学》和《管理信息系统》,分别达到申报市精品建设课程和市重点建设课程的要求,以此来带动面上的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建设的水平。三是实践教育环节。搞好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体现高地建设“开放合作办学”原则和我校高地建设水平的一个特色项目,在本年度建设中要有突破。
4、规范化。建设本科教育高地对于提升我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要努力用好这个契机,严格按市教委的建设要求来开展工作,规范操作。做到建设计划体现高地目标,项目内容既要有水平又要切合实际,每一个项目都要有考核指标,并落实责任人和具体承担者,制定子项目的详细建设计划和考核指标,分阶段进行检查和考核,确保用好和管理好建设经费,取得建设经费使用的最大效果,确保年度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
 
 
建设项目
内容
考核指标
责任人
承担者
1.师资队伍建设
从高地建设目标出发,进一步建设具有电力特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
1.1 重点引进经济管理类高水平学科带头人;
1.2 聘请电力系统和校外专家为客座教授并进行讲学;
1.3 聘请电力行业高级管理人为产学合作教育兼职教师;
1.4 配强新专业师资;
1.5 加大骨干教师国内外进修培训力度;
1.6 扩大国内外学术交流。
1.引进经济管理类学科带头人1~2名;
2.聘请电力行业高级专家1名和校外著名管理学专家为客座教授并进行讲学;
3.聘请电力行业高级管理人员3~4名为产学合作教育兼职教师;
4.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和国际经济贸易专业各引进一名副教授和2名博士;
5骨干教师国外进修1名,国内访问学者2名;
6.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有关学术活动10人次以上。
李国荣
人才引进和聘请客座教授:李国荣
聘请兼职教师:施泉生
骨干教师进修:解群
国内外学术交流
2.专业建设
2.1开展人才需求调研。根据现代电力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需求,开展相关调研;
2.2修订06版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块及教学各个环节体现高地建设的要求;
2.3课程建设。在原有市重点建设课程、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上,提升建设水平,扩大建设面;
2.4教材建设。启动现代电力服务业系列教材编写;
2.5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积极实施学院“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规划”,加大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力度;
2.6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建设。
1.形成人才需求素质调研及开设新专业(方向)的论证报告;
2.体现高地建设目标的06版人才培养方案;
3.《运筹学》(市重点建设课程、校精品建设课程)积极准备申报市精品建设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校重点建设课程)积极准备申报市重点建设课程;《电力技术经济学》和《电力市场》积极准备申报校精品建设课程;《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积极开展课程建设;
4.编写《电力国际贸易概论》(校内讲义)一本,经试用,修订后公开出版;
5.《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按规划目标完成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并验收合格。
6.3门课教学软件使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多媒体教学体系建设;《软件工程》《数据结构与数据库》课实行多媒体教学;
施泉生
人才需求调研:费敏
新专业开设论证:刘贵生
06版培养方案:施泉生
《运筹学》:施泉生
《管理信息系统》:潘华
《电力技术经济学》:程创
《电力市场》:丁会凯
《电力工程造价管理》:顾群音
教材编写:李国荣、李安波、刘贵生
《会计学》:安娜
《人力资源管理》:马迎春、徐莉莉
 
3.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为体现依托电力行业建设本高地的理念和重应用、强能力的育人特色,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形成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进一步提高实践教育水平。
1.在原有基础上重点建设一个高水平、功能全的电力经济管理教学实习基地,形成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2.依托产学研教育合作平台,开展专业有机渗透性的产学合作教育,校企共同制定产学合作计划,若干门课程进行现场教学,校企共同参与现场教学过程和实践指导环节;
3.依托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实行青年教师到电力企业实践锻炼制度;
4.依托产学研教育合作平台,校企联合开展有关电力企业管理课题研究1~2个;
5.在南汇惠南镇建设一个校区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晋自力
电力经济管理教学实习基地:施泉生
产学合作教育:刘贵生
青年教师实践:解群
联合课题研究:彭文兵
南汇校区实习基地建设
4.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与研究
4.1建设学院网络办公系统,通过这一平台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和办公效率;
4.2教学改革与研究
1.初步形成学院网络办公系统。
顾群音
潘华
2、教改项目1:基于e-learning的网上教学互动平台研究与开发;
教改项目2:基于体验式学习的管理学课程革新与实践。
施泉生
教改项目1:李丽
教改项目2:陈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