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
在高地建设中,重点突出电力经济与管理教学理念和特色。多次论证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为了努力做好专业人才教学培养方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高地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多次组织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在制订过程中,研究考察有相同专业的院校(如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海运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等多所大学),因而教学计划的修订充分考虑了专业学科生长点和有可能突破的环节,课程设置符合国家教育部和全国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课程设置的有关要求,现有教学计划覆盖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议开设的多门核心课程,并在学时数上作了充分安排。同时,考虑并突出了高地的电力经济与管理学科特色。
在制定2005版人才培养方案时,召开了4次研讨会,形成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修订原则。努力把重点突出电力经济与管理教学特色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和特色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五个专业分别形成了“05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指导思想及论证报告”,并向学校做了专题汇报。根据中国电力市场改革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经过多次外出考察调研和就业调查需求,同类电力高校和其它高校同类专业进行对比,召开了十几次研讨会,反复修订06版培养方案。
(1)优化课程设置体系。工商管理专业设置了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在内的13门课程,为该专业的四个方向(工程管理、物流管理、公司理财、涉外管理)构建了一个共同的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在此基础上,根据五个专业方向的育人特点,设置了专业方向选修课程模块,学分比例达到33.3%。从而达到拓宽专业口径、使学生具有较扎实专业基础,同时又体现专业方向个性化教育特色的目的。
在设计时体现鲜明的方向特色和电力背景。努力做到点与面相结合,使专业的课程设置由宽向窄,突出电力行业背景,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与其他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相比较,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上有一个特色: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既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工程技术基础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又懂电力,有行业背景,毕业生既可从事一般的,又可以从事电力系统相关的项目管理、理财、电力设备进出口业务等工作,行业的人才需求。从教学计划的电力相关课程设置的增加可以反映这一特色。我们以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变化来说明(见表1)。
表1 工商管理专业不同方向电力课程设置变化情况表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
学分 | 占比 | 学分 | 占比 | 学分 | 占比 | |
工程管理 | 5 | 2.75% | 5 | 2.75% | 18 | 12.23% |
物流管理 | 5 | 2.75% | 3 | 1.65% | 14 | 9.95% |
涉外管理 | 5 | 2.75% | 5 | 2.75% | 17 | 11.78% |
公司理财 | 7 | 3.85% | 7 | 3.85% | 15 | 12.62% |
此外,五个专业都增设了具有电力特色和应用性较强的选修课程。
(2)强化实践教育环节。为体现“优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育人特色,05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扎扎实实开展实践和能力训练。特别是通过实践基地建设,强化产学、校区(学校和社区)合作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06版培养方案中继承了上述特点外,更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实时性、开放性实验的特色(见表2)。
表2 实践类课程占总课时的比重情况
专业(方向) | 年份 | 实践课占总课时百分比 |
工程管理 | 2004 | 15.80% |
2005 | 16.94% | |
2006 | 21.45% | |
物流管理 | 2004 | 15.88% |
2005 | 16.94% | |
2006 | 22.14% | |
涉外经济 | 2004 | 15.80% |
2005 | 17.13% | |
2006 | 25.32% | |
公司理财 | 2004 | 15.40% |
2005 | 17.13% | |
2006 | 28.36% |
五个专业设置的实践教育和能力训练项目主要有:电力期货、期权实时模拟实验、电力生产过程安全模拟运行、电力交易金融风险控制模拟操作、电厂电网经济管理流程优化设计、电力工程管理实习、电力工程经济学大型作业、物流软件应用实习、电力物流实习、国际贸易实务实习、进出口贸易实务实习、信息存储与检索实习、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习、电子政务模拟实验、社区管理课程实践、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实践、管理文秘课程实践、运筹学大型作业、会计基础大型作业、会计电算化大型作业、国际贸易模拟实验、电子商务模拟实验、计算机系统与系统软件课程实习、数据库与数据结构实习、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