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一种新教学方法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潘华-

摘要:对理论多,实践性强的课程常常遇到实践周时间不够,学生难以在那么短的时间综合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综合设计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一种解决此问题的教学方法,并介绍了此方法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字:教学方法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
 
1 引言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主要学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着重讲述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技能,培养学生开发实际应用系统的基本素质和项目开发的能力。为在信息化社会正确地运用信息系统,科学的组织、管理和领导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等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技巧性和可操作性均极强的专业课程,学期结束要求学生在实践周综合利用本课程的开发理论及在其他课程学到的相关技术开发一个组织或企业的信息系统。使学生熟练掌握使用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由于集中实践周一般只安排1-2周,而且常常遇到几门课程同时安排在同一个时间,加上综合实践的内容多,强度大,学生常常力不从心,最后的结果必然不尽人意。在现在的教学条件下,也不可能延长实践周的实践。从人类认知规律上看,需要在很短的实践内消化一学期的理论,还要和以前学习的知识综合运用对学生来说确实是不太现实的。基于以上分析,有必要对以前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2 新教学方法探索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1到2周内按照选题说明选取一个企业或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以后每上完一个阶段的内容,学生必须把这一部分理论用应用到自己所选的这个企业或组织。课程结束后,学生实际上已经完成了集中实践周要求的70%左右。这时,我们要求学生把平时的实践结果连贯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进行综合分析。这种教学方式,通过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把课堂理论用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启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创造精神,非常值得借鉴,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新教学方法内容
教学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教学进度
概论
系统规划
系统分析
系统设计与实施
系统开发技术
系统开发项目管理
复习
考试
集中实践周
实践进度
准备
工作
 
 
 
系统规划实践
考核
系统分析实践
考核
系统设计实践
考核
系统实施实践
考核
 
综合课程实践
占期末总
评比例(%)
 
 
 
 
 
 
 
10
 
 
10
 
 
5
 
 
5
70
 
支持文件
选题说明
 
 
 
指导书/范例
 
指导书/范例
 
指导书/范例
 
指导书/范例
 
 
大纲/指导书/范例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按照信息系统建设过程进行讲解的,新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进度每
表1
      完成一个阶段的授课就安排学生课外实践,实践结束对结果进行考核。每一阶段的实践有相应的支持文件如实践指导书、实践大纲、参考范例(如表1)。
课程开始1,2周主要介绍管理信息系统相关概念及开发方法等相关知识,这段时间开始让学生按照选题说明进行选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比较熟悉或能通过一定途径熟悉的企业或组织,或这些组织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如(院)系学生工作管理系统、(院)系办公系统、(院)系团委工作支持系统、XX(选择某一学生社团)管理信息系统。并且进行分组(每组2-3人)。分组情况一直到19周课程实践不允许改变,特殊情况例外。
     课程进行到第6周,讲完系统规划理论以后,通过指导书及范例讲解布置系统规划课外实践任务,对准备工作阶段的选题进行规划要求递交一个系统规划报告,内容包括:(1)战略规划:组织的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当前业务流程及信息系统应用现状评价;(2)业务流程规划和改革:对这个组织主要业务流程进行识别和分析,提出改革的规划。(画出改革前后的业务流程图并对每个流程做必要的说明);(3)信息系统总体规划:要求识别主题数据,做出U/C矩阵,确定子系统组成;(4)项目实施和资源分配规划。这个阶段课外实践安排2周。第8周安排考核,考核主要看所递交的成果报告,根据一定的指标对报告进行打分,并随机抽取不少于1/3的小组采用PPT演示、进行答辩。
      第9,10周,讲完系统分析理论以后,要求根据上一次实践的结果,选择其中的某个子系统,利用课本第三章介绍的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编写系统说明书,内容包括:1、系统开发项目概述;2、需求说明;3、现行系统的问题分析;4、新系统的目标、主要功能和逻辑模型(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及其说明、数据流程图、数据词典)。考核形式同上。
第12,13周,讲完系统设计理论以后,要求根据上一次实践的结果,对上次实践分析的子系统,利用课本第四章介绍的系统设计理论和方法进行系统设计,编写系统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1、系统模块结构;2、代码设计;3、数据库设计;4、输入输出设计(输入设计、输出设计)。考核形式同上。
第15,16周,要求根据上一次实践的结果,利用介绍的相关技术进行具体实施。最后递交一个可以实际运行的系统。考核形式同上。
    4次课外实践的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见表1)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第19周的课程设计要求把平时的各个阶段的成果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建设报告,并且在此基础上完成系统规划阶段提出的其他子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由于有了平时的经验积累,这一过程对学生来说变得得心应手多了)。
4 结束语
    该方法根据作者一学期的试行结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学生反映良好。只是教师在这其中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如安排答辩、课外答疑等),最后几周由于临近考试,学生明显没有平时认真,进度安排上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5
[2]徐辉,季诚钧等.大学教学概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