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从信息管理专业英语学习者及学习过程的特点分析出发,结合学习策略及合作学习理论,提出在高校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策略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合作性学习策略 英语教学
Applic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in English
Teaching for Students Major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bstract: This article first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major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 English learners and their learning process. The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earning strategy and cooperative learning,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eaching English to students.
Key words: cooperative learning strategy, English teaching
1 引言
长期以来,信息管理专业英语多采用以教师为主的语言知识讲解型教学方式,学习者常处于被动的接受角色。然而,信息管理专业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缺少了学习者的实践和参与,将很难实现提高其应用能力的目标。因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改变传统语言教学模式,精心设计组织科学化合理化的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和参与积极性及主动性,就成了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教师应关注和探索的领域。
目前,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相应的新名词层出不穷,信息管理的专业英语讲授老师不仅要具备较高的英语能力,而且要谙熟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而在现有的师资紧张,小班化、个性化教学可能性较小的情况下,全面了解信息管理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习者进行合作性学习策略的训练,将构成高校信息管理专业外语有效教改的途径之一。
2 信息管理专业学习者及学习过程的特点分析
“从外语教学的角度,问题不在于找寻最佳年龄,而在于了解不同年龄的人学习外语的特点,用其所长,避其所短。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教材都必须有针对性和各自的特点,而不能千篇一律。”[1]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结构中的一个特定群体,在年龄、学习目的等诸多方面有别于其他学习群体。
为了对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的状况有所深入了解,笔者对任教的两个班81名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班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应当是什么这个问题,95%的学生认为学习专业英语的主要目的是进行交流,其中45%的人认为学专业英语还出于查阅英语文献,提高本专业水平的需要。对于个人参加专业英语课堂教学目的问题的回答中,98%的同学认为和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相同。一名同学提到:“学会信息管理专业英语就等于打开了信息管理这个领域的大门。如今的网络时代,90%的资料是英文,所以必须要过了英语关,才能和国际接轨。就我个人而言,参加课堂专业英语学习对我的学习方法有所帮助,但真正意义上的提高水平只有靠平时努力。” 14%的学生认为拿学分,应付考试也是他们的目的之一。其中一名学生的回答比较具有代表性:“我参加专业英语课的目的是想在老师的指导下提高信息管理专业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学位,以便将来找到一份好工作。”对于以上问题的调查可以看出,多数信息管理专业学生意识到专业英语在学习和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他们也体会到外部环境对专业英语要求的压力。作为一个学习群体,他们在思想上趋于成熟,并具备了相当的自我调控能力,不需要过多的纪律要求,具有较强的提高英语水平的迫切感,能较主动完成学习任务。
在个人目前专业英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中,100%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听说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一个学生提出:“听力是困扰我专业英语学习的难题,上课听不懂,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说的能力就更不用提了,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不知道该怎么说,说什么。”还有的学生写道:“我的口语较差,信息管理专业词汇贫乏,不敢开口讲,越不讲越差,最需要解决勇气问题。”这些反馈表明,学习者比较清楚自身在专业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学习目的性也比较明确。因此,只要教师了解了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安排教学活动,并充分发挥他们理解能力、联想记忆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强的优势,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效果将得到进一步的促进和提高。
3 学习策略与合作学习的融合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而有意识制定或使用的计划和方案。学习策略可分两类:一类是基本策略,即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类是辅助策略,即学习者为维持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而采用的,诸如学习时间的计划与安排、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等策略。学习过程中的编码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学习的策略。研究表明,当要求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自由回忆时,大多数优秀学生立即开始着手运用语义分类的策略对学习材料进行疏理,而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则往往继续机械重复学习内容。辅助性策略的使用与个体的元认知能力有关。元认知是指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它一方面使个体了解自己信息加工的过程与能力,另一方面又使个体懂得如何采取措施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使其成为学习策略关键性构成。一些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尽管在对他们提出要求时,也能进行语义编码之类的信息加工,但却不能主动认知这种信息加工过程,更难以对此进行调节和控制。因此,他们不像优秀学生那样在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中能自觉使用有效学习策略以促进学习,也就是说,较低的元认知水平会影响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
合作学习指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小组一般由不同学习程度的学习者构成,每个小组成员对小组任务的完成都负有责任,组员之间构成合作并分享的关系。课堂内存在的小组关系,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合作学习对个体活动产生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取决于四个因素:活动的难易;竞赛动机的激发;被他人评价的意识;注意的干扰。作为合作学习者群体的小组,都有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和压力、群体氛围以及群体成员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竞争和合作等人际关系。所有这些影响的力量的总和就是群体动力。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们结成的群体是处在不断地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过程之中。他用场理论和力学概念说明群体成员间的各种力量相互依存和作用的关系。小组活动形式是合作学习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课堂组织方式,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及学习者间的互相协作和共同提高。小组活动形式的另一理论来自交际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者应该进行以提高交际能力为目标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提供近似于实际生活的语言使用环境,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使用语言的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多数专业英语学习有问题的学生,往往不善于自己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在学习中不善于有意识地采用一些有效的学习策略,不善于有目的地监控和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对于专业外语学习中合作和群体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学习策略及合作学习理论融入信息管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的学习问题具有系统性和隐蔽性的双重特点。其系统性体现为学习问题的产生常由多种因素引发,并互为影响;其隐蔽性表现为许多有学习问题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教学中引入合作性学习策略的训练,将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机会互相发现问题,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例如在专业英语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笔者就尝试让学生自己结合成组,按照写作过程,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协商和互相修改中构思、选题、列提纲、打草稿、润色,并交流写作方法和思路,然后选择合适时机集中讲解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讲解可以解决系统性的问题,小组的合作学习则提供给学习者发现隐蔽性问题的渠道。
良好而积极的自我概念能使个体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接受、悦纳自己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的自我知觉。这种知觉通过对环境的经验和解释形成,受他人的评价、自我行为反馈和归因方式的影响。小组活动的互动过程提供给每个学习者一个从他人角度来认识自我的机会。同时,要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信息管理专业教师和同伴对学生的积极评价至关重要。因此,专业英语教师在合作性学习策略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让他们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并通过赞许和肯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有学习问题的学生信息加工能力较差,不能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学习活动的计划、调控能力低。相当多的信息管理专业学生目前的专业英语学习仍主要采取“背单词、做习题”等单调的语言学习策略,而且不同学习阶段所采用的学习策略始终如一,缺乏变化,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提供给学生一些有效的信息加工策略、学习策略及语言学习策略,并强化他们使用这些策略的能力,教学生对影响学习的因素进行任务分析,从中领会如何把握学习的要素;教学生一些自我管理的程序等,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4 小结
合作学习策略在信息管理专业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引入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把握信息管理专业英语教学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特点,适时进行角色转换,把握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引路人身份。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注意合作学习活动的结构、任务和成绩评定方式。提供的练习需要遵循外语教学实践的系统原则、交际原则、认知原则、文化原则和情感原则,以促使学习者高级思维活动过程的产生,如识别、假设、分类、对比等能力,将语言输入机会与认知发展的最佳时机组织到灵活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2] 刘润清、胡壮麟,外语教学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3]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4] 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5] 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郭强------同济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