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以电子商务为基础的网络经济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当代中国企业如何运用电子商务战略在经济全球化、虚拟化的环境中实现组织与管理的变革、塑造新的核心竞争优势已成为企业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了适合这个形势的发展,在高等院校的普及电子商务教学就显得非常必要。
但是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学还是以理论讲授为主,而学生动手能力,如结合自己对某个企业和行业的理解,构造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运用电子商务的思维方法去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等能力培养往往不够重视。
本人去年加入上海电力学院,承担“电子商务”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段时间的教学工作中,深刻地体会到“电子商务”这门课程难教,一则,因为电子商务与我们青年学生经常“亲密接触”,有些同学经常进行网上购物,对电子商务有一定的理解,所以老师如果没有“两把刷子”,恐怕站不住讲台;二则,学生老是在疑问“学了电子商务,有什么用?”,诚然,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这种质疑是不足为怪的。如果不能解释好这个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难提高。故而,就加强电子商务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我提出以下四点建设:
一、开门见山,阐明学习用处
老师在教学伊始,就应该阐明一个问题:“学习电子商务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用?”。我是这样理解的。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兴模式,青年学生学习电子商务,首先,有助于他们快速接受新鲜事物,适应新环境,比如购买某些专业书籍,某些同学能够利用互联网网络快速获得。其次,在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方法的基础,形成电子商务的思维方式,有助于学生就业。这个问题,不仅因为就业市场有许多新兴的电子商务公司有需求,如网站管理、网站策划、网站设计、网站开发人员、网站推广员(数据来源于国内三大人才网站)等,而且一些传统企业为了应对全球化的竞争,提高客户满意度,也要通过电子商务改造原有的业务流程,形成自己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再次,电子商务是多门学科的综合,以此为主线,不断巩固其它学科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校期间打好扎实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案例实际上是理论的延伸和补充,更偏向于实务。相对于抽象枯燥的电子商务理论和方法教学而言,案例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同时,中国学生的天性就是喜欢听故事,教师通过案例教学,将比较难理解、难记忆的理论用故事的形式讲授,学生就喜欢听,愿意听,教师上课就有了市场。
三、讨论演讲,加强思辩能力
无论是工商管理和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最终获得的学位都是管理学学位。管理学在外界看来是一门“倒浆糊”的学科,似乎什么都懂,其实什么都理解不深刻。电子商务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和计算科学等多门学科的课程,在教学上一定要摆脱这一种思维定势,方法之一,就是结合课程实际,多组织学生就某个方面进行讨论,并找一些演讲能力强的同学,就某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们对某一块知识的理解程度,以便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加强自己对某个问题的深刻思考能力以及对某些概念的辨析能力。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对电子商务的原理和概念理解会越来越深刻,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实验设计,培养动手能力
通过引入实验模拟环节,能够使学生能够直接感受电子商务各种模式的商业化应用过程。一方面,通过具体的案例来深入理解电子商务原理和商务过程。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能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得以运用,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通过设计环节,使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规划、策划和创造能力,灵活运用电子商务的思维,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概括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当然这四点,说是一回事,做又是另外一回事,所谓说易行难。一方面需要学生和老师的配合,当然还需要在学校和院系层面在政策和资金上进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