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名称: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潜能的改革与实践
完成人:施泉生 潘华 张科伟 王雨雷
获奖情况:2005年高等教育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果介绍:
决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它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过程的始终,往往是“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没有好的决策,任何一个企业,管理得再好也终将逃脱不了失败的厄运。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的决策已经对传统的纯粹经验式的决策方式提出了挑战,它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运用和信息技术的支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面临的竞争可想而知,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领导人的决策能力是关键因素,而现实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突出表现在管理人员不信任信息技术(如对运用数学模型进行决策的信息系统)的科学性,缺乏信息意识等等,导致有好多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决策功能闲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教育的本质是为经济活动培养各个层次的经济管理人才,主要为工商企业和非赢利性组织培养中、高级管理人员和事务性管理人员。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工商管理类人才应具备有效地开展经营活动的各项能力,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决策应变能力。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的能力势在必行,这无论是对于企业,国家,还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本成果的最终目标。
培养一个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的潜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多种知识和多个学科,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提出了“分阶段实施,层层推进”的设想。即:一方面这个目标的实现将通过与之相关的紧密联系的分布在各个学期的系列课程的综合改革来实现,这些课程包括运筹学、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演练四门课程。另一方面采用分阶段的方式层层推进:
第一阶段:通过运筹学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优化思想,科学思维的意识,掌握利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工作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的:建立案例库、模型库;自行开发电子教案,实现多媒体教学,利用网上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开发适用的运筹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作为课堂教学以及课外学习的辅助形式,增强教学效果。由于运筹学主要是用于解决复杂大系统的各种最优化问题的,涉及的变量非常多,约束条件非常复杂,因而实际的运筹学模型往往非常庞大,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够完成问题的求解。为了使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求学生能够应用已有的运筹学计算软件,求解大规模的优化问题;二是要求学生能够动手自己编写运筹学各种算法的计算机程序;安排实验课,编制实验指导书,实验课是在已编制的模型软件的支持下来进行的,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模型的含义、提高运用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专题网站来支持以上教改的进行,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积极性,由于它的开放性使教学更加有效进行。
教学内容的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去除陈旧的东西,补充新的内容、思想和案例。关注理论研究的新进展和新动态,让学生及时了解掌握工商经济管理学科最前沿的理论和课题。同时,坚持教学内容少而精的原则。精心挑选一些水平较高的阅读材料供学生参考,设计一些具有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撰写报告和论文,增加一些利用原理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案例,让学生以个人撰写报告、小组自由讨论、全班公开辩论的形式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研究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把教学工作的中心从“教”转到“学”上来。改革“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增加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分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影像教学、大型作业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形式,增加学生自由讨论的时间和社会实践的时间,以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要成为学生的顾问、朋友,一起参与讨论,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管理科学模型方法的特点是实践性,与自然科学不同,要与社会宏观环境和企业微观环境紧密相联。课程教学需要大量采用生动的画面、图表来表述,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变“粉笔、黑板、笔记”的单一固定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利用生动的图表、文字、音像、动画有机结合开展课堂教学。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学时数,在规定的时间内给学生大量的信息,实现案例教学。
考试测评制度的改革:管理决策需要的是创造性的人才,因此应该完善考试方法,建立一套能全面科学考评学生学习情况的考核评判体系,包括平时考核、小论文考核以及期中、期末考试等。考核的重心要放在知识的接收转化上,突出在能力的提高上。要加大对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比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随着大学教育从教学型向研究型方向迈进,对于大学生的理论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日益提上日程。参考国外综合性大学的做法,应该在大二开始为学生确立研究指导老师,给予必要的方法指导和课题建议,从小组合作到独立探索,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阶段:信息管理是有效管理、正确决策和实现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为了培养跨世纪的现代管理人才,必须使管理类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来深刻理解信息系统的概念、作用与发展,掌握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的知识和技能,初步掌握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领导者和管理者在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从思想上和实际行动上去支持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现。在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时,应该紧密结合管理的需要,明白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战略性,重视管理环境的变化,掌握信息系统的理论以支持管理决策。
管理信息系统的教改主要在第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掌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提高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作用的认识等。相应的工作是:安排平时课外大作业―为拟定的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的一次决策收集决策所需要的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和分析等;K3实验。K3系统是一个实际的企业ERP系统,通过熟悉它的各个子系统及其功能模块来增加提高对MIS的认识及MIS对决策作用的认识;课程设计大作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系统开发的方法及整个过程,最终开发一个实际的系统,要求考虑系统对管理层决策的支持,从而提高学生对管理信息系统对决策作用的认识;研发“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系统”,系统旨在锻炼学生如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经营一个企业的能力,并运用运筹学等优化理论知识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决策的失误将导致企业业绩的下降甚至破产,从而培养学生在经营企业过程中的优化意识;管理专业一直存在的的一个最大问题是重理论、轻实践,传统的通过教师提供案例或捕之以学生实习的教学由于教学方法上的不足与教学观念中存在的这些谬误客观上导致了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效果不佳[3]。模拟系统将提供一个演练平台,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突破;建立专题网站来支持以上教改的进行。
第三阶段:决策支持系统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利用模型和信息技术辅助决策的意识,目标是提高学生决策的综合能力。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并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运用运筹学模型予以解决,要求最后开发相应的系统。主要的工作有:综合大型作业,以一个实际的企业为背景,要求为此企业所面临的一个决策问题收集相关的信息,选择合适的模型,最后开发相应的决策支持系统予以解决;建立专题网站来支持以上教改的进行。
第四阶段: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演练课程将最后整合学生以上三门课获得的能力,在一个自主研发的模拟演练系统平台的支持下,最终提高学生具有经营战略头脑、总揽全局、组织协调以及综合分析的决策能力,达到综合教改的最终目标。
本成果的创新点:
(1)满足时代需要,体现素质教育的教改目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以素质教育为导向,针对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决策能力薄弱的现状,首次提出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潜能的综合教改目标。
(2)系统化的实施方案
采用分阶段实施,层层推进的方式实施教改;有步骤、有计划、有系统的达到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能力的最终教改目标。
(3)仿真实践平台
教改过程中,打破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模式,利用教师提供典型案例、综合性大作业、课程设计、论文研读或辅之以学生实习的教学方式,通过开发决策模拟系统,借助于互联网提供一个远程仿真模拟演练平台,实施模拟式现代教育方法。
该系统已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得到应用。
(4)充分利用互联网,建成开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优化决策潜能的改革与实践主题网和相应的四个专题网来辅助本教改方案的实施。
本教改方案从2000年开始试点实施,2003年初见成效。到目前为止已经获得两次奖项;发表论文6篇,出版教材一本;开发研制成“企业经营决策模拟演练系统”,系统的成功运用是综合教改的重要成果之一,它在互联网上提供了一个实际的演练平台,也是教学方法上的一个突破;教改以后学生发表相关论文以及学生获奖能力明显提高(仅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四篇,参编教材、专著各一本,获得第三届“天堂硅谷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002)、第三届“张江高科杯”上海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铜奖(2002)、上海市高校网页设计大赛二等奖(2003);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加强(99、2000级就业率高于90%);成果也多次在校内外交流,受到了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