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会计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理财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如何教好这门课,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该课程的基础内容和基本方法,一直是我们授课教师苦苦思索的问题。
一、中级财务会计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协调问题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在会计领域的一大特色是会计制度逐渐地走上了与国际趋同的改革道路,特别是今年2月新的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使得我国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相比,简直是惊人的变化。理财方向的毕业生,毕业后的一个重要去向是从事会计实务,如果说会计学原理的教学,还可以和实务操作保持相当的距离,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如果与在新准则指导下的会计实务距离太大,对于本科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一定要求中级财务会计紧跟实务的变化,又有相当的难度。
要紧跟会计实务,首先教材的选择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财政部会计司每年都会针对实务中的问题,出台一些解释性的意见或实施细则性的东西,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所有的教材的编写者都会在撰写教材的过程中详尽地考虑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应尽量采用高质量的教材,可是目前国内高质量教材的出版周期一般又比较长,这样,授课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材时会比其他课程更加颇费周折,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自己多加强积累,尽量争取在教材未讲到的地方补充最新会计核算相关要求的变化信息。
在我们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会计制度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我们还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一些会计方面的适用网站和学术杂志,让他们从现在开始树立这方面的意识,自己去捕捉最新会计制度的相关信息。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本,我们在教学中还把今年新出台会计准则的电子版发到学生的邮箱里,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够自己比较新准则和我们选定教材的有关差别。
二、中级财务会计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
中级财务会计与会计学原理的界限,应该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至于理财方向的专业课要不要设置高级财务会计这门课程,对此似乎有不同看法。如果在该专业四年教学过程中,不考虑设置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则似乎应该把一般高校会计专业必讲的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知识拿到中级财务会计来讲,否则就可能出现理财方向的毕业生拿到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对普遍涉及的合并报表一点都不了解的笑话。如果在理财方向的大学四年级上学期,还考虑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则必然就要涉及中级与高级如何划分讲课内容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如果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则中级财务会计各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相关内容的深度需加强;如果不再开设高级财务会计,则在有限的课时里,中级财务会计似乎更应注意讲课的广度,相关的深度训练,就需要学生在毕业以后自己遇到问题时再自我提高了。
在教学实践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中级财务会计的前置课程或平行课程问题。中级财务会计不能不讲债券投资或应付债券的溢折价摊销问题,而这个知识点要讲清楚,就必然要求学生具备货币时间价值以及年金现值问题的相关知识储备,所以,如果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也称初级财务管理)不能作为前置课程,则至少应作为平行课程。否则,对于货币时间价值以及年金现值问题,如果教师仅仅在教中级财务会计时作为附带内容讲授,对于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一般没多大麻烦;而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理解这些问题就会大打折扣了。
三、中级财务会计与实验环节的配套问题
正如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四年中没有拆装过计算机,就不大可能把计算机专业学得多好一样,学会计与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在四年中从来没有将凭证到报表的实务流程经历过一遍,那是很难把对会计的理解提高到一定层次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高认识,是我们教学人员编制教学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的重要理论依据。我校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两周都安排了实践环节,如何设计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必须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问题。如果在会计学原理后安排了一周的实践课程,则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环节需要安排的经济业务可以适当复杂一点;而如果在会计学原理后没有安排实践课程,则中级财务会计的实践环节则需要教员将最基本的凭证、帐簿知识再帮学生复习一下,安排的经济业务可以适当简单一点。
我们在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安排做凭证和登帐簿的现场作业内容,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总之,在会计制度变化迅猛的情况下,只有教学管理部门加强对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领导,同时授课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悉心研究,才能把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工作真正抓好。
参考文献:
1、《财务管理专业主干课程体系研究》,陈志勇,2005年第1期《中国大学教学》
2、《试论中级财务会计教材与教学中的问题》,梁水源,2002年第4期《四川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