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成果名称:基于学生项目小组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完成人: 施泉生 潘华 王乐鹏 张科伟
获奖情况:2008年上海电力学院教学成果一等奖
成果介绍:
1.成果主要内容
a.背景
如何以能力为中心,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真正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较高、适用面较宽、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是目前很多高校面临的问题。本项目提出了基于学生项目小组化教学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以我校信息管理专业为试点,展开理论探索与实践。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98年才被教育部正式认定为作为高等本科教育中的一个专业,国际上对其人才培养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长期以来,国内普遍存在适应社会需要的专长方面的培养力度不够。我校校区地理位置偏远等限制条件,缺少有效的实践和实习环节,学生缺乏动手能力、实践经验,最终直接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我校信管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有两个培养方向:1.培养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能力兼备的软件工程师;2.面向电力系统或其他现代工商企业及政府部门,培养ERP实施顾问、技术支持方面的人才。
b.思路
我们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的志向水平和能力结构出发,整合企业、学生、教师、学院的各方优势,将他们纳入到同一体系中,学院是整个体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其工作从两个层面展开:首先学院以多种形式团结部分合适企业组建校企合作平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学院通过深切了解自身的资源优势和核心价值,灵活把握,具体协调其中关系,引导企业为本院在读学生的教育、培训、实习和就业服务。其次针对学生,开展专业定位教育和志向教育,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进一步的精细规划,然后以骨干教师为依靠力量指导相应团队的组建,并开展大量的培训和训练。同时专业进行相应的课程改革和培养计划的调整等来配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c.实施过程
教改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增强实践经验、学生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宗旨,提出采用“分阶段实施,层层推进,有效保障”的设想。
首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1、第五学期,动员与调查阶段。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承担一个具体项目,开展前期的调研和准备;2、第六学期,出成果阶段。该阶段开始落实企业合作,进行项目问题分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ERP方向的团队协助企业实施ERP、积累经验,软件开发团队组建并进行实际项目的开发,并在此过程中进行有一定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相关专题的研究;3、第七学期,成果总结阶段,ERP方向的团队总结成果,递交报告。
其次,在以上整个过程中,辅之采取“立体化的教学与咨询”体系以及“相关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性环节配套改革”的措施。
“立体化的教学与咨询”指:一方面,开设一门贯穿第六和第七学期的新课“项目团队沟通与实践探讨”课程,以监督和跟踪各项目小组的进度,促进项目小组间的学习和经验交流,各专业老师轮流上课,提供相关的指导服务;另一方面,开发一个名为“信息管理专业各项目团队知识共享、交流与咨询平台”的网站平台,并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工程师和校内的专业老师一起提供网上的咨询服务;另外不定期开设一些讲座,使各项目小组接受最新的技术和就业动态等方面的信息。
“相关核心课程以及实践性环节配套改革”指:一方面,针对一些内容多、课时少、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内容项目化划分,对内容分解成一些项目实现学生以自学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各项目小组学习团队,提高个人以及整体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实践性环节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面,根据培养目标和教改的要求对信管专业的整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和规划。
d.成果
通过教改建立了“信息管理专业各项目团队知识共享、交流与咨询平台”、各项目团队成功完成各自的项目,就业竞争力有明显的提高、进行了系列课程的配套改革、出版了4部教材、发表了7篇论文、进行4项校级重点实验教学改革、“信息管理”教学团队成为学校“十佳”教学团队、在教改成果总结的基础上制定了2008级学生专业培养计划等。请访问下列网址:http://gwxy.web.shiep.edu.cn/jgxm/
2.创新点
项目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与练相结合,实习和课题相结合,课程与项目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组织管理能力相结合,业界资讯与就业选择相结合,实现学习生涯与未来职场的平滑过渡。具体说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在培养理念上,改变以往以课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步确立以项目为中心的模式,并不断探索以期过渡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想教学模式;
(2)在组织形式上,通过对信管专业学生实施项目小组化教学,构建各部分紧密结合的学习型组织,达到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个人专业技能、组织学习能力的目的;
(3)在实施方法上,将学生作为学校和企业之间互动的主体,通过项目训练的方式主动引导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业界的最新资讯,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技能,实现学习生涯与未来职场的平滑过渡,又可以在教师和工程师的“双指导”下寻找毕业课题,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3.应用情况
试点班级:信管专业2004级04131、04132班,共65人。
正式开始实施班级:信管专业2005级05131、05132班,共70人。
学院的其它专业如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的学生也已经从相关课程及实验教改中收益。
下一步将对学院的工程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进行实施。
从2008届毕业生最终的就业情况看,无论是数量(签约率)和质量上(单位的规模知名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教改的目标。
毕业生就业比较
从事与培养方向吻合工作比例
去知名企业就业比例
专业就业率
2007届
42%
10.1%
90%
2008届
69%
23.1%
95%
同时,根据2004级学生试点的情况和经验教训,我们已经开始对2005级学生开展了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