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经管学院启动“雁阵培养工程”党团共建红色寻访活动,组织师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电力记忆”寻访。同学们沿着五条主题线路,在上海探寻红色电业的初心与使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电力事业发展历程,全方位感悟“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传承。
追寻红色电波,点亮为民初心
从石库门的星火微光到深巷中的红色电波,同学们分别走进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与李白烈士故居,开启一场关于“光明初心”的时空对话。在一大会址泛黄的党纲手稿与锈迹斑斑的煤油灯前,同学们仿佛触摸到那个开天辟地的夜晚——微光虽弱,却坚定照亮了整个民族的未来。
而在李白烈士故居,那部沉默的电台、几近斑驳的发报键,无声诉说着“红色电波”年代共产党人用生命守护通讯畅通的忠诚。从石库门的初心之光到白色恐怖下的电波不绝,改变的是时空场景,不变的是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矢志不渝的如磐信念。这场跨越历史的探访,让为民服务的初心,从岁月深处真切流淌进每位同学心间。

护航城市脉动,淬炼担当本色
步入上海市电力公司调度控制中心,巨型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曲线,勾勒出当代共产党人守护城市“电力命脉”的担当。在迎峰度夏的保电一线,党员先锋队冲锋在前,将“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融入每一次精准调度、每一刻负荷监控之中。从革命年代舍生忘死守护电厂,到新时代以科技智慧护航电网,共产党人为人民点亮光明、守护温暖的信念始终未变。
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从血肉之躯护厂到智能技术保电,改变的是手段,不变的是“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使命。

赋能绿色转型,激荡创新浪潮
百年烟囱与现代风机隔江相望,同学们在杨树浦发电厂阅读一部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城市更新史诗。师生穿行于昔日的输煤廊道,如今已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步道;曾机器轰鸣的车间,正规划为新能源展示中心。老电厂的转型,不仅是功能的更迭,更是发展理念的深刻蜕变,它正为这座城市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澎湃动能。一位同学抚摸着改造后的生态步道栏杆感叹:“从煤灰漫天到绿意葱茏,这里让我触摸到城市发展中‘新旧动能转换’的脉搏——工业遗产不是废墟,而是面向未来的绿色引擎。”

破局电改风云,把握市场脉搏
从外白渡桥畔的上海邮政博物馆,到绿荫环抱的上海电力大学校史馆,同学们展开了一场关于“改革”与“脉搏”的探寻之旅。
从泛黄的全国邮政网络图到早期的自动分拣机,从垂直封闭的计划管理模式到多元竞争的电力市场结构图,二者相互映照。“改革不再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一位同学在研讨中感慨,“我们触摸到了共产党人不断突破体制束缚、解放生产力的改革决心。

算好绿色账本,播种未来动能
从临港新片区“风光储充”一体化的能源蓝图,到校园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上跳动的实时用能数据,同学们在现实与未来的交汇点,破译绿色发展的经济密码。现场可见学生调试光伏机器人、设计虚拟电厂算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度电必争的创新实践。

此次“红色电力记忆”系列研学,通过多线路、沉浸式走访,引导经管学子在历史场景与当代实践的对话中,构建对红色精神的立体认知——真正实现“在行走中学习,在实景中感悟”。学院将持续推进“雁阵培养工程”,将红色地标转化为育人课堂,把研学收获转化为奋进动力,引领青年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经管人的青春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