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碳”索三岛新图景,青春实践绘绿章——经管学子赴崇明 探寻“碳中和岛、低碳岛、零碳岛”建设之路​​

为锤炼学子专业实践能力、深化低碳领域认知,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碳’索崇明,绿链三岛”暑期社会实践队于今夏奔赴崇明三岛,以“碳中和岛、低碳岛、零碳岛”建设为核心开展实践锻炼。队员们通过一线走访强化综合能力,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期间开展15场实践活动,走访3处生态农业基地4类清洁能源项目、3家绿色制造企业及5个乡村单元,在“实践+专业”融合中筑牢服务生态发展的青春初心。

 

定位引领,三岛共绘生态蓝图

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正步入精细化、特色化发展的新阶段。崇明岛作为核心承载区,锚定碳中和岛”目标,寻求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衡;长兴岛立足高端制造与港口经济,定位“低碳岛”,着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升级;横沙岛则志在成为“零碳岛”,致力于探索近零排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筑牢生态屏障。实践队此行,正是为了深入解读这“三岛”战略定位下的特色实践与创新探索。

崇明岛(碳中和岛):融绿于产,科技赋能

“碳中和岛”崇明,实践队首先探访了璞叶小镇数字化生态养殖基地,亲眼见证了“渔光互补”模式的魅力——智能渔业、光伏发电与生态农业在此完美融合,水上发电、水下养殖、周边种植,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生态价值的倍增。队员们深入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这里构建的“蔬菜种植-羊养殖”生态循环体系令人印象深刻,智能技术的应用助力其成为上海首个地产蔬菜零碳认证农场,为崇明生态农业的低碳转型提供了鲜活样板。在上海华电崇明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队员们不仅了解了清洁能源的运行奥秘,更看到了“渔、光、旅”三产融合如何成为驱动当地经济发展与能源转型的双引擎。来到崇明前卫风电场,实践队了解其发电规模、环保成效及运维技术与挑战,明晰了风电对区域发展的多维价值。崇明规划展示馆则为实践队勾勒出全岛生态规划与绿色能源布局的宏伟蓝图,奠定了理解“碳中和”顶层设计的认知基础。

长兴岛(低碳岛):绿智转型,制造先锋

聚焦“低碳岛”长兴,实践队走进制造业前沿阵地。在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队员们重点调研了工业领域的低碳转型实践。企业通过自主创新构建人才体系,大力推进绿色供应链建设产品碳足迹核算,积极打造工业低碳发展的“长兴样板”。随后探访的上海申能长兴第二风力发电有限公司,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了风电的“智慧大脑”——智能化中控室精准调度,激光雷达技术提升风机效能,严格的输电安全保障流程,无不彰显清洁能源为岛屿低碳发展注入的强劲动能。最后一站上海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则展示了航运业的绿色雄心:在碳捕集、船舶脱硫及压舱水处理等领域的创新成果,正有力推动着产业链向低碳环保方向升级,提升着长兴岛在绿色高端制造与航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横沙岛(零碳岛):生态筑基,乡村探路

乘船抵达志在“零碳”的横沙岛,实践队首先在南菁新院沉浸式触摸这座“江中绿岛”的发展脉搏。从基础民生改善到系统性生态治理,再到前沿碳监测平台的建设历程,充分展现了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向“零碳”目标迈进的坚定步伐。深入新永村、新北村、民永村社区,队员们欣喜地发现低碳生活已成村民自觉:“五福”生态基金激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参与热情,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为乡村交通减碳提供了新方案。在丰乐村美忆小岛“厨余垃圾换酵素”的巧思变废为宝,而横沙乡垃圾中转站精细化的分类回收体系,更是将“零废弃”理念深植人心。这些来自乡村基层的生动实践,为探索“零碳岛”建设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基层经验。 

知行合一,青春聚力生态梦

此次“碳”索崇明之旅,经管学院实践队以脚步丈量三岛,用双眼观察变革,深刻理解了崇明建设“碳中和岛、低碳岛、零碳岛”的战略内涵与差异化实践路径。从璞叶小镇的科技融合到万禾农场的循环农业,从华电光伏的能源转型到横沙乡村的减碳生活,从振华重工的绿色制造到申能风电的智慧运维,再到中远海运的航运革新,每一处实践足迹都凝结着崇明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智慧结晶。队员们不仅获取了宝贵的一手调研资料,更在实践中强化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此次调研成果将激励着经管学子未来继续以专业知识与青春热情,为崇明世界级生态岛的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