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管理学院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19中国国际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论坛暨“一带一路”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研讨会成功举行

11月16日上午,由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联合举办的中国国际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论坛在上海市杨浦区甸园宾馆三楼黄河厅召开,校党委副书记李艳玲出席并致辞。此次论坛是在能源技术革命和能源产业变革的大背景,配合中国政府倡导“一带一路”倡议,聚焦“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国际合作、能源电力商业模式创新、新能源+储能融合发展等议题进行探讨,推动能源电力领域专家之间的学术交流、对话及合作。来自政府部门领导、企业界代表、专家学者、我校教师、研究生共100余人参会。

李艳玲在致辞中对与会嘉宾、专家莅临指导表达了感谢,简要介绍了上海电力大学发展历程、此次论坛背景及意义,她指出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与会专家知识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和学术大餐,有利于实现能源电力领域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双轮驱动”协同发展,促进中国及全球能源电力行业的有效转型,为构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绿色低碳能源动力。

华北电力大学博士生导师牛东晓教授作了题为泛在电力物联网助推经济转型的主旨演讲。首先,介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发展背景,指出电力转型存在技术、管理和体制等方面不足,严重抑制了电力转型顺利的推进;其次,介绍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意义、建设目标和价值作用等基本内容;再次,阐述了基于互联网移动平台的智慧电力能源服务运营管理模式、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电力能源数据信息加工定制模式、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生态圈的合作共赢运营模式、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的绿色低碳运营模式等新商业模式的出现,将有力地推动经济转型和民生服务,为社会做出贡献。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赵勇强作了主旨演讲“一带一路”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他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全球共识,“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丰富全球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终端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可再生能源占比由2016年的6%增长到2050年的77%),预计未来全球需求为50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电气化及电网投资。绝大部分的国家设定了可再生能源目标,2030年之前可再生能源可以满足大部分国家40%能源需求在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情况下陆上和海上风电光伏发电前景良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将分别达到1786GW、229GW、2891GW2050年将分别5044GW、1000GW、8519GW。全球能源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中,但有些国家或地区也存在着扶持政策有待完善、资源详查程度低、本地供应链较弱、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投资贸易环境问题、法治和监管问题、政治社会稳定问题等阻碍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障碍。

复旦大学能源经济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吴力波教授作了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理论与现实逻辑的主旨演讲。她指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进入电力现货市场建设的攻坚阶段,上海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兼具重要性和复杂性。从电力体制改革的理论视角,存在着电网作为单一购买代理、输配电投资对用电成本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发展计划与配置需要更加灵活、火电企业在可再生能源大发展条件下的生存空间等。电力体制改革存在着现实问题不同层次不同市场立场主体对改革有不同理解相互间存在博弈关系电力体制改革与市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间需要相互权衡相互协调问题

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秘书长张世国作了商业模式创新与“一带一路”新能源+储能高质量发展新机遇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在风能、光伏等新能源发电设备制造方面具有服务绿色“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合作实力,中国企业需要采用设备+、EPC+、融资+等商业模式参与“一带一路”新能源高质量合作,中国新能源装备合作面临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新机遇。

“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智库主任谢敬东作为了能源革命下的电力行业发展演变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未来清洁能源占比将高达70%,在各具“个性”发电和更加“任性”用电条件下,清洁能源大规模发展将引发大规模的能源革命。在能源革命的背景下电网企业将在企业定位、赢利模式、赢利空间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电网企业需要向服务经济社会、服务市场主体的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模式上将向平台型企业转变,做强输电业务、厘清保底服务、拓展竞争业务;发展重心将重点放在加强智能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综合能源服务等方面的建设,创新服务理念、模式、方法。发电企业将在卖电力、卖电量方面拓展到综合能源服务。在综合能源服务方面,发电企业、电网企业、运维企业将会发挥各自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模式。

IBM大中华区能源/电力与公用事业行业原总经理余红光先生作了能源产业变革与综合能源服务的主旨演讲。他指出,新技术正在推动不断增加的能源替代品与跨界颠覆者,新的技术趋势、商业模式和客户关系,使得数据获取和挖掘使得智能智慧化转型的核心。综合能源服务可以获得能效提升和用能成本降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并且创造新的就业机会。综合能源服务将重新定义能源用户和能源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共享参与能源网络,从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创新。放眼全球,新一轮能源变革正在兴起,加快能源转型发展已经成为能源行业的大势所趋。总体趋势是世界能源发展经历了从高碳到低碳、从低效到高效、从局部平衡到大范围配置的深刻变革。未来的能源发展趋势为矿物燃料占主体,清洁、高效、先进、廉价能源和技术大力开发,最终将是一种能源供应多样化,配置智能化,网络规模化的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上海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赵文会教授作了上海电力景气指数及应用的主旨演讲。她指出,目前大多数人通过经济增长率来看经济是否景气,少数人采用用电量衡量经济是否景气。而上海电力景气指数作为一个复合预测预警指标,能够更好地对未来的经济景气趋势进行预测,预测时间长度在3-6月。并以2019年第二季度电力景气情况进行了解读并指出未来上海未来3-6个月经济景气不容乐观

本次论坛是在目前能源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的大背景下,能源电力管理创新必须与能源技术创新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此次中国国际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论坛召开正当其时,将会为中国及全球能源产业变革提供助力。

在下午举行的“一带一路”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研讨会上,上海电力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廖强强教授、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投资部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恒岩先生、浙江正泰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承军先生、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涉外部区域经理鲁自敏先生、能源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岚先生、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基建电力部总监刘宏玉女士、苏州安鑫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区域总监蔡志勇先生等就新能源+储能方面的技术和实践、政策和国际合作、风险和保险等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与参会企业家、学者专家和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新技术、新视角、新实践、新案例让与会人员受益颇多,为能源电力领域的产教融合、国际合作、走出去等拓展了视野、开拓了思路。



侯建朝  供稿